求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上海市基础教育委托管理模式探析
朱丽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上海 200031
Solv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ZHU Li
文章导读 2009年,中国上海首次参加了OECD组织的PISA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上海学生在阅读、数学及科学素养三个领域在参与本次测试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均获得第一。不仅如此,通过PISA2009的阅读成绩来测算校间均衡显示,“与OECD平均值相比,上海全体样本(即包括初中和高中)所代表的学校体制间均衡性差不多,但上海初中学校间的均衡性更好”。“在PISA2009的国际坐标中,中国上海与中国香港、韩国、芬兰、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一起,属于‘高质量、高均衡’的类别”[1]。中国大陆学生第一次参加该测试便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引来海外教育界集体‘围观’基础教育均衡化的成功案例——上海经验”[2]。当人们探寻PISA成绩背后的影响因子时,作为上海市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过程与结果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市基础教育委托管理(以下简称“委托管理”)被推到了前台,多家国内外媒体前来采访,已然蜚声海内外。2009年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获得了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特别奖。委托管理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缘何有如此大的功效,它是保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最优解”吗?它与其它探索有何不同,或者说与其它手段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呢?作为一项仍在进行之中的具有探索性质的实践,教育委托管理在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呢? 一、上海市基础教育委托管理概况 上海市基础教育委托管理发端于浦东新区实践。浦东新区自2005年开始实施公办学校“委托管理”模式,由政府出资将所属公办学校——东沟中学委托给上海成功教育咨询中心管理,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模式和机制引起了来自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关注。四年的实践证明,东沟中学经过托管后发生了极大的“蜕变”,从一所“困难校”跃升为“同类学校中教育质量名列前茅,社会认可的合格学校”。鉴于此,从2007年起,上海市教委将该模式推向全市,作为上海市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市推广的委托管理模式基本延续了浦东委托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给专业教育机构或中心城区优质学校管理。委托期间,受援学校的原有隶属关系不变,支援学校和机构依协议享有相应的办学自主权。其目标是“通过引入城区教育的智力资源和知识产品,改变农村旧有的教育传统与习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培育和催生一批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多元的教育格局与教育文化”
摘要 上海市基础教育委托管理是一项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来探索政府职能转变与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性实践,具有责任主体转移、以提升学校内涵为目标的全面管理、由第三方提供质量保障等特点,经过近三轮的实践,委托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关键词 :
基础教育 ,
委托管理模式 ,
区域教育 ,
教育均衡发展
Abstract :Entrusted administration of compulsory schools in Shanghai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xplore the changing of government’s functions and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which takes the form of government purchasing service. Entrusted administration has some characters, such as responsibility subject shifting, whol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chools connotation, the third party quality guarantee. After nearly three rounds practice, entrusted administration has gained significant effect, but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Key words :
compulsory schools
entrusted administration;regional Educatio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十二五”重大项目《我国义务教育区域推进均衡发展的多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11JJD880031)阶段性成果
通讯作者:
朱丽
E-mail: newjulie80@126.com
作者简介 : 朱丽,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研究人员。
[1]
张蓉, 杨春燕. 东中西部中学生国际理解观比较 [J]. 基础教育, 2014, 11(6): 95-102.
[2]
曹 晶, 王成芝. 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执行研究 [J]. 基础教育, 2014, 11(5): 49-55.
[3]
王俊山, 卢家楣.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质性研究 [J]. 基础教育, 2014, 11(5): 56-62.
[4]
林存华. 论师生文化冲突 [J]. 基础教育, 2014, 11(5): 16-23.
[5]
兰岚, 吴遵民. 论教师的法律地位 [J]. 基础教育, 2014, 11(4): 5-12.
[6]
慈玲玲, 曲铁华. 民国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及其变迁特征 [J]. 基础教育, 2014, 11(4): 25-31.
[7]
山子. 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 [J]. 基础教育, 2014, 11(3): 35-44.
[8]
刘 凌, 王立刚. 对传统文化教材内容体系的思考 [J]. 基础教育, 2014, 11(3): 57-63.
[9]
王凯. “名校集团化”: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J]. 基础教育, 2013, 10(2): 17-21.
[10]
石明兰, 李家成. 论班主任基本功的重塑 [J]. 基础教育, 2013, 10(2): 58-67.
[11]
黄婉莉. 公平还是质量:教育政策的两难及其抉择——“公平与质量:政策视野下的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J]. 基础教育, 2013, 10(2): 104-110.
[12]
叶澜. 执着坚持之强 创造发展之功——“新基础教育”三年扎根研究总结交流会发言稿 [J]. 基础教育, 2012, 9(4): 5-9.
[13]
山子. 课改迷思——从就学出路前景的角度看教育的困境 [J]. 基础教育, 2012, 9(4):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