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欢迎访问《基础教育》官方网站, 今天是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奖励与荣誉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EndNote)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选
|
Select
特约稿
智慧教育引领未来学校教育创变
祝智庭
基础教育. 2021, 18(2): 5-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21.02.001
摘要
(543)
PDF全文
(6812)
可视化
收藏
智慧教育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以创变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 问题驱动与理念引领是信息技术促变教育的双驱动力。 数据智慧、教学智慧和文化智慧架起了连通数据、信息、知识向智慧转变的“智能”桥梁, 体现出智慧教育的“精准、个性、协同、优化、思维、创造” 六大基本特征。 智慧教育通过环境建设、教学模式、学习评价和学校形态四个方面的变革? 引领未来学校教育创变。
Select
教育理论
理性与启蒙:论康德的教育思想体系建构
林凌
基础教育. 2015, 12(1): 5-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01
摘要
(9808)
可视化
收藏
该文重点探讨在教育思想中康德如何从人性论(善恶共居)过渡到人的本质规定(道德),以及如何通过教育的途径(自然性的教育和实践性的教育)将之实现。该文试图探索康德贯穿在教育思想中的隐微支柱:理性(理性的彻底性,一方面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得教育必定要寻求自身的终极目标,也即完备性与普世性)与启蒙(使人具有使用自身理智的勇气和决心),整体地呈现出康德关于“自由行动者”的培养何以可能的设想与规划。
Select
教育理论
教师数据决策实践: 内涵、困境与优化策略
柳叶青
基础教育. 2015, 12(1): 11-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02
摘要
(8629)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数据的教育决策研究与实践浪潮是20世纪80年代基础教育标准化运动的重要产物之一。聚焦于教师数据决策,则应从教育Data观、教师数据实践范畴的角度来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思维模式与实践模式,从制度、文化、技术和心理四个层面对教师遭遇的困境给予关注。在此基础上,有效的专业学习策略应采取由内而外的思考路径,以确立教师数据决策的专业自主性。
Select
教育理论
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式转变之维
王小明, 吕智敏
基础教育. 2015, 12(1): 21-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03
摘要
(8666)
可视化
收藏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范式既是一种科学研究的范式,又具有人文社会科学所特有的人文性与实践性。本文以库恩的范式理论为分析框架,梳理了20 世纪初至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传统工具理性指导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式的不足,剖析了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交往理性指导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式的优势,阐释了当下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式的积极探索,旨在呈现20 世纪至今,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式发展的清晰脉络。
Select
课程与教学
民国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例
刘霞
基础教育. 2015, 12(1): 54-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07
摘要
(8866)
可视化
收藏
20 世纪初,公民教育从西方引进到中国。当时的知识精英将公民教育思想编撰、渗透进教科书,叶圣陶就是其中的一位,《开明国语课本》是其亲自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母语教科书。叶圣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合格公民,《开明国语课本》通过公民形象的塑造,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公共生活教育,展示了亲子之间、师生之间、伙伴之间的平等公民关系,使公民教育既充分体现了20 世纪初中国社会农耕文明和传统伦理文化的特征, 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开明国语课本》成为母语教科书进行本土公民教育的典范。
Select
课程与教学
美国“科学能力计划”研究概况述评及启示
龚 伟, 王祖浩
基础教育. 2015, 12(1): 67-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09
摘要
(8955)
可视化
收藏
“科学能力计划”是美国罗格斯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教育研究小组在分析物理学科发展史、认知技能分类以及吸收相关科学教育工作者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学生经过物理课程学习后应具备的科学能力,构建了相应的测评框架用于测评学生的科学能力水平发展状况,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一同参与到评价之中从而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学生科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考察、分析这个计划,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当下学业水平测评机制,对于建构符合我国实际的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具有启迪价值。
Select
教育政策
以“多样优质均衡”回应“高端需求”——我国东部地区义务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新思路与新实践
杨小微
基础教育. 2013, 10(2): 5-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3.02.001
摘要
(8943)
可视化
收藏
就全国而言,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发生从效率优先的“重点发展”到公平取向的“均衡发展”这样一种历史性转折,而对东部地区来说,正在呈现从“普惠式均衡”到“多样化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心转换。如果说,“委托管理薄弱学校”、“名校集团化”、“一校多区”“一校多校”以及“优质均衡示范区”等是以内涵式发展方式体现优质均衡的话,那么,这些方式一旦克服其可能出现的“均质化”等问题,便可望有效地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这些对教育均衡的不懈追求,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既是引导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从“起点公平”转向“过程公平”,也是试图超越简单均质化公平观念而借助领域的区分以求得“复合式公平”。总之,东部地区的多样化优质均衡路径,最概括地说就是:以提升“相对弱势”为重心,以满足多样化高端需求为主旨,以探索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为鹄的。
Select
课程与教学
好课如好文——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看法
李润洲
基础教育. 2015, 12(1): 74-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10
摘要
(8891)
可视化
收藏
好课之所以如好文,一方面在于好课像好文那样具有主题鲜明、结构合理与语言优美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在于好课像好文那样具有情感驱动、问题中心和结果新特的生成逻辑。因此,好课如好文的自我培育,需要涵养教学情感,为好课如好文奠基;明确问题中心,为好课如好文定向;凝练教学风格,为好课如好文塑形。
Select
教育理论
正义、美德与教育(英文)
大卫·卡尔
基础教育. 2015, 12(1): 30-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04
摘要
(8242)
可视化
收藏
如果说正义是人类道德交往的基本法则或者维度,那么这也似乎适用于一些教育问题。简而言之,我们需要教育孩子和年轻人正义和公平。然而,这并不是可以仅通过教授正义的理论就能够实现的。因为,正如这篇文章所揭示的那样,这些理论通常涉及到维护正义的准则,即在有些情况下,公民个体不能总是做到如其所期待的那样正义与公平。所以,正义教育更多的是培养正义的美德。从这点出发,本文致力于探究如何借助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来培养正义的美德。
Select
课程与教学
从MOOC到云端:我国新型课程范式之理性选择
张睦楚
基础教育. 2015, 12(1): 61-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08
摘要
(9353)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课程模式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其中“MOOC”与“云课程”模式作为当前备受期待的新型课程,在理论探索或实践尝试方面均进入到了新阶段。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范式的选择,倍受教育实践者的期待,因此在当下需要更为具体地探讨未来适合发展路径。具体来说两类课程在资源平台、教学过程、技术应用等方面不尽相同,纵观我国现阶段课程范式转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新型课程范式的深入探讨与理性选择,对如何完成我国课程建设有着极大的意义。
Select
教师发展
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估现状调查
王小慧
基础教育. 2015, 12(1): 80-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11
摘要
(9246)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编问卷对195 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从评估的时间、评估的方法以及教师对评估能力的看法等方面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评估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评估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评估与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评估实践中采用多种评估方法,但是忽视了家长在评估中的作用;评估专业化训练的不足导致了评估重要性的认识与熟练程度之间存在差距,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评估能力。最后对教师评估能力的提升提出了一些建议。
Select
道德教育
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德育:挑战及应对
孔祥渊
基础教育. 2015, 12(1): 106-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15
摘要
(8077)
可视化
收藏
当前,虚拟社会给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以及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了解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是我们开展德育的重要基础。“超真实”这一概念,对于我们分析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超真实”指的是一种非真实代替了真实的状态,其主要是由符号主宰生活、仿真文化盛行以及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内爆”形成的。对于青少年道德成长以及德育工作而言,其所带来的是社会存在状态的改变,无疑会产生巨大影响。具体到挑战而言,“超真实”对于德育的挑战主要是:促使社会规范去权威化;逼迫社会规范边缘化;导致社会规范无根化。在应对这一挑战上,教育者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导青少年正确辨别“真实”,进行真实观与符号运作方面的教育;二是为社会规范赋予时代内涵,更新社会规范及其表达方式。
Select
教育理论
多维正义观视角下的教育政策正义性反思——兼及教育正义的三重维度和两种进路
胡友志
基础教育. 2015, 12(1): 40-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05
摘要
(8230)
可视化
收藏
变革时代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其政策治理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值得反思的社会正义问题。当代正义理论的发展,为从“制度伦理”视角反思教育政策正义性提供了思想资源。以当代正义理论的分配、承认与代表权的三重维度,“先验制度主义”和“现实比较主义”的两种进路为基础,建构一种多维的教育正义观,反思教育政策设计的程序正义,为教育制度“正义”构想的价值辩护,并倡导对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正义”的积极消除。
Select
教师发展
课堂焦点问题自我诊断与治疗:本质、内容与步骤
尹达
基础教育. 2015, 12(1): 85-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2
摘要
(8629)
可视化
收藏
课堂焦点问题自我诊断与治疗是教师本人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诸要素的“诊视”与“判断”,发现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借鉴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自觉地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和技能。聚焦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焦点,注重发展导向,按照发现问题、设定目标、探索例外、信息反馈、实践验证的步骤与方法,把解决与教师及其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列为诊治的“焦点”,有利于快速解决课堂教学现实问题,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Select
学校变革
浅论中小学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逻辑顺序
刘茂祥
基础教育. 2015, 12(1): 48-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06
摘要
(8471)
可视化
收藏
中小学能否在即将到来的国家“十三五”发展中找准自身发展的价值、定位,需要重视新的战略规划制定。中小学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应当遵循相应的逻辑顺序,即学校在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的思维序列。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的逻辑顺序,是一个从学校理想到学校理念的分解过程;是一个从学校理念到发展使命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从学校使命到理性模式的选择过程;是一个从理性模式到目标体系的理顺过程;是一个从目标体系到行动策略的理清过程。中小学在战略规划制定中遵循以上逻辑顺序进行谋划,能使学校规划更加科学、有效。
Select
教师发展
国外职前融合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倪萍萍, 昝飞
基础教育. 2015, 12(1): 93-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13
摘要
(8853)
可视化
收藏
融合教育的普及与质量提升对融合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教师培养的模式需要进行调整以应对融合教育带来的挑战。本文对国外两种主要的融合教育教师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两种模式的课程调整方式、课程调整内容、课程实施方式以及两种模式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的融合教师培训现状,提出了融合教师培养的若干建议。
Select
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中教师“不做”的逻辑
肖楠楠
基础教育. 2015, 12(1): 100-1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14
摘要
(8104)
可视化
收藏
现阶段的道德教育中,教师往往要替学生选择做什么,替学生决定怎样去做,最后对其结果进行评判,一切都是教师在一手包办。那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反而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助长了道德教育中的形式主义作风。究其原因,教师什么都要教而且什么都要用理性的方法来教,这是一大误区。教育的逻辑、道德教育的逻辑、教师与学生的逻辑呼唤教师的“不做”,教师的“不做”应是不干扰、不干预、不破坏、不中断学生道德发展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积极的“不做”,而不是不作为,不行动。
Select
教育政策
“名校集团化”: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王凯
基础教育. 2013, 10(2): 17-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3.02.003
摘要
(10591)
可视化
收藏
面对因城市化进程加速、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升温引发的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分化加剧,杭州走上了一条由官方积极推动的、扩充名校优质资源与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的名校集团化办学道路。杭州名校集团化推陈出新,创造了多种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为了完善这种策略,还需反思由此产生的复杂性行政角色与关系、集团化学校文化共生、义务教育基础任务等问题。
Select
教育政策
公平还是质量:教育政策的两难及其抉择——“公平与质量:政策视野下的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黄婉莉
基础教育. 2013, 10(2): 104-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3.02.014
摘要
(8713)
可视化
收藏
本次会议围绕教育公平与质量、教育政策、教育改革等议题,在教育公平的理论探讨、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实践反思、教育公平政策的地区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与会者在教育公平的理解、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关系、教育政策的公平性等问题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因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条件的差异,在中东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路径、异地高考政策的具体推行等问题上尚存在一定分歧,这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会议还交流了各国各地在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Select
教育政策
以“示范区”推进“优质均衡”——江苏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战略探析
肖浩宇
基础教育. 2013, 10(2): 22-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3.02.004
摘要
(9768)
可视化
收藏
长三角地区是东部教育发展的标杆,苏浙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也各不相同。江苏省以“优质均衡”为目标,以“示范区”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方式。示范区通过政策制度设计、加大办学投入、确保每一位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师资优质均衡等一系列举措,有力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但产生了诸如推进方法同质化、缺少有针对性的阶段性任务、尚未建立评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等新的问题。基于此,须落实政府责任主体、树立动态均衡的发展理念“促进每一个人都发展”、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
Select
教育理论
从读书观及其价值观的演变看过重课业负担
山子
基础教育. 2013, 10(2): 29-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3.02-005
摘要
(9308)
可视化
收藏
读书观及其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群体对读书受教育的基本态度和追求目标。读书观及其价值观的驱力作用不是自足的,而源于激活和支撑它的利益差及其出路前景的存在及其强势,也是对相应利益差及其出路前景的集中反映和集中表达。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国古人的读书观及其价值观,及建国后各时期的读书观及其价值观的大致演变,勾勒读书观及其价值观与利益差及其出路前景之间的离合和共振,以期窥探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源。
Select
教育政策
求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上海市基础教育委托管理模式探析
朱丽
基础教育. 2013, 10(2): 1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3.02.002
摘要
(9936)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市基础教育委托管理是一项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来探索政府职能转变与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性实践,具有责任主体转移、以提升学校内涵为目标的全面管理、由第三方提供质量保障等特点,经过近三轮的实践,委托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Select
教育理论
女童班的价值解读——龙胜各族自治县女童班的价值分析
吴衍
基础教育. 2012, 9(4): 24-32.
摘要
(7406)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女童班的存在和发展对保障女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促进女童自身的发展,推动义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研究将女童班作为切入点,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女童班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女童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
Select
教师发展
论班主任基本功的重塑
石明兰, 李家成
基础教育. 2013, 10(2): 58-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3.02.009
摘要
(8977)
可视化
收藏
班主任基本功是指班主任开展班级建设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班主任的“旧基本功”主要有对班级学生掌控之功、上传下达之功、主题活动表演之功、个别教育之功与校园危机处理之功。在班主任工作变革与专业成长的背景下,“新基础教育”共同体学校的班主任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练就了一套“新基本功”,即学习之功、研究班级与学生之功、引领学生成长之功、开展主题活动之功、团队合作之功与教育写作之功。班主任基本功的“新”、“旧”之间,存在着内涵的差异。在班主任基本功的重塑中,研究共同体为其提供生态性滋养;校本培训机制是其保障;班主任动力内化并追求内涵式发展是其关键。
Select
教师发展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话语的比较研究——基于四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实录的分析
王小平, 邹逸
基础教育. 2013, 10(2): 6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3.02.010
摘要
(10416)
可视化
收藏
专家教师引领新手教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寻求两类教师之间的不同之处对于新手教师的成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同时采用自制的编码体系和TIMMS课堂谈话编码分类分析四名教师的课堂录像,并寻求两类教师在教学行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师生互动的频率和品质以及教师上课的关注点等方面的相似点和差异,从而为新手教师课堂教学改善提供支持与建议。
Select
教育理论
我国师德规范专业化趋向
任露铭, 王凯
基础教育. 2013, 10(2): 36-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3.02-006
摘要
(9595)
可视化
收藏
教师职业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师德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体现和内在要求。通过对我国共四个版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师德规范呈现三大专业化发展趋势。但从国际教师专业伦理建设角度来看,未来我国师德规范建设还需趋向于突出专业核心伦理价值,明晰专业责任边界,健全专业处罚制度,加强实践指导意义,扩大规范适用对象。
Select
学生研究
西部山区离村上学儿童的调查与分析——以四川省XW县XF苗族乡为个案研究
陈梅, 戴岳
基础教育. 2013, 10(2): 96-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3.02.013
摘要
(7040)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西部山区离村上学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社会适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抽样调查了四川省XW县XF苗族乡3-8年级中小学生468名,并对12个离村上学儿童、5个农村儿童父母以及5个乡镇中小学老师进行了半结构访谈。结果显示:离村上学儿童的生活适应、情感适应与非离村上学儿童相比差异不显著,而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差异显著。教育资源贫乏、父母外出务工、教师频繁调动等是影响离村上学儿童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对此,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应予以关注,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使西部山区儿童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Select
公民教育
香港中学生的公民素养变迁 1999-2009——基于对IEA两次国际公民素养研究项目的比较
刘争先
基础教育. 2014, 11(4): 105-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4.014
摘要
(6109)
可视化
收藏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变动社会的全球背景,香港中学生的公民素养现状如何?与十年前相比,香港中学生的公民素养有何变化?香港中学生参与公共和政治生活的兴趣和倾向程度如何,哪些因素与此有关?在回归祖国、全球化等背景下,香港中学生的身份认同有何变化?对比IEA两次国际公民素养研究项目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香港中学生在公民知识、公民参与及身份认同方面的表现优异。面对全球化的冲击,香港中学生形成多重身份认同。学校教育在学生身份认同及价值倾向的型塑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Select
学校变革
校本课程决策调查研究
丁念金, 崔玲玲
基础教育. 2013, 10(2): 41-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3.02.007
摘要
(8960)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622所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的调查发现,我国在校本课程决策的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决策、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决策、校本课程决策的支持条件、研讨和培训、校本课程决策的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基于此,可以得出若干结论,提出若干建议。
Select
课程与教学
上海市高中国际课程发展述评
王芳
基础教育. 2012, 9(4): 66-71.
摘要
(7397)
可视化
收藏
在上海,国际课程引入高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面向外籍学生到面向国内学生,从民办学校举办到公民办学校都积极举办的发展过程。目前还缺乏明确的管理部门、政策指导和统筹规划,师资、教学质量、管理尚无有效保障。对此,应从无序引进、自行摸索到宏观掌控、协作研究,从满足家长、社会需求到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从推升学校办学能级到实现国际化办学战略转型,以实现和提升上海市高中国际课程引入与发展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