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12-06
  

  • 全选
    |
    教育理论
  • 吴遵民
    基础教育. 2014, 11(6): 5-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6.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的时代使命究竟是什么,中国教育又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这是一个经常困扰学界的重大命题。然若深入探究,则可发现中国教育的时代使命并非就单纯地归结为人才培养一个目标,而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根结也不仅在于学校的课堂教学或培养模式的转变,实际上其更与整个中国教育体系的功利化倾向乃至社会存在的各种急功近利的风气密切相关。换言之,审慎思考中国教育的时代使命以及何以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困惑,就必须回归个体发展的规律源起,以及综合考量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个体成长与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而不仅仅局限于教育自身的改革囹圉。
  • 王喜旺
    基础教育. 2014, 11(6): 1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6.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张之洞这一典型的政治家型教育家为研究个案,力图剖析、总结政治家型教育家的成长机制。热爱教育事业、为国家繁荣献身教育的超越情怀、无功利地关爱学生等教育家人格,使教育家获得了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审时度势、创造性开展社会实践的权变智慧为教育家搭建了长袖善舞、建立教育功业的阔大舞台;良好的知识素养和道德操守让其获得了同仁的广泛认可与拥戴;创新性思想指引下的教育实践成就了其巨大影响力。这些都是政治家型教育家得以成长为时代的风云人物必不可少的、具有关联性的要件。
  • 刘晓静
    基础教育. 2014, 11(6): 19-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6.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实践与教育话语的互为建构关系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而教育实践中问题的存在同样与教育话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话语维护了教育实践中某些现象的持久存在。本研究即从当代修辞研究视角,对维护、支持教育实践中的“竞争与控制”现象的教育话语进行修辞分析,揭示其修辞机制对该问题的意识形态化的稳固功效。
  • 课程与教学
  • 山子
    基础教育. 2014, 11(6): 26-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识字的界定及识字规律的问题。本文提出,所谓识字,就是将文字的形音义三者之间在识字者头脑中,建立正确、稳定和自动化的联系;提出了五条识字规律,即“权威性字形、字音和字义配对律”、“新旧元素交织律”、“语境及其意义支撑律”、“经验及其经验背景支撑律”和“运用反复律”。本文指出:识字教学的正确方向,是识字为识词服务,是扩展学生的词汇;积极词汇的拥有量,才是衡量识字教学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 牟智佳, 张文兰
    基础教育. 2014, 11(6): 35-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6.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美国新发布的ACOT2项目报告的核心内容做了概述,对项目所开展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基于挑战的学习(Challenge Based Learning,简称CBL)进行了追述,分析了CBL的构成要件和实施过程。最后,将ACOT项目与国内课程整合项目从项目指导理念、项目目标、项目推进方式、项目实验学科和课程整合模式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找出两国在整合项目上的不同取向,并尝试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几点启示。
  • 教师发展
  • 尹达
    基础教育. 2014, 11(6): 45-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6.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诊视”与“判断”,发现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和技能,诊断视角为人际关系、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反馈等。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具有的自我审视与自我完善的能力,也是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却是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短板”。只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能力,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创新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 殷玉新
    基础教育. 2014, 11(6): 53-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6.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教师的入职适应和发展期待一直受到国家、地方、社会和学校的密切关注,是教师参与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不仅能够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有助于凝聚有效教育资源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社会经济地位作为影响教师发展期待的环境变量,对于新教师来说亦是如此。本研究主要参照美国心理协会编制的《社会经济地位量表》,设计更加具体的衡量指标,重新编制了符合教师群体的调查量表;同时编制了新教师的发展期待量表,继而探讨社会经济地位与新教师发展期待之间的关系,希冀基于此,帮助新教师寻求实现发展期待的可能路径。
  • 张 聪 , 于 伟
    基础教育. 2014, 11(6): 6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6.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责任伦理以其主体性、结果性、公共性与现实性为分析高中班主任教育责任提供了研究视域。高中班主任的身份多元与功能扩展等因素使其在履行教育责任的过程中出现了缺失、过度与滥用等责任失范现象。高中班主任教育责任正面临着地位性、功能性与主体性三重限度,这使得高中班主任只能承担有限的教育责任。这就需要重构高中班主任的核心责任、切实履职的关系以及教育责任的范式。
  • 邹慧明, 武晓宙, 刘要悟
    基础教育. 2014, 11(6): 69-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6.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长沙市城区不同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教龄的初中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从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及职业行为倾向4个构成因子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长沙市城区初中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其中,职业价值观水平最高,角色价值观水平最低;从背景因素看,不同年龄教师的职业认同及角色价值观差异显著,不同性别教师的角色价值观差异显著,不同职称教师的职业认同及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及职业归属感差异显著,不同教龄教师的职业认同及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差异显著;不同学历的教师在职业认同总体及其4个构成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 教育心理
  • 赵富学, 王发斌, 田国祥
    基础教育. 2014, 11(6): 78-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6.0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运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自尊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44名被试的职业倦怠水平与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女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体育教师。2)不同年龄的中学体育教师在职业倦怠总分、情绪衰竭、成就感降低等水平上并无显著差异。3)学历不高的中学体育教师的成就感降低水平显著高于学历较高的中学体育教师。4)中学体育教师的自尊与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可以作为社会支持影响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水平的中介变量。
  • 徐 钏, 刘文令
    基础教育. 2014, 11(6): 87-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6.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483名高中阶段的学生为被试,通过量表测查,考察了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和性别的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现状,以及认识论信念与学生的创造力倾向的关系。结果显示:(1)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论在“整合-建构信念”和“离散-接受信念”方面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和年级差异;在“离散-接受信念”方面,女生的认识水平明显比男生更成熟;(2)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论信念与创造力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认识论信念的“整合-建构信念”和“离散-接受信念”均对创造力倾向产生直接影响;(3)学校、年级、性别等因素对学生的创造力倾向既具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认识论信念对创造力倾向产生间接影响。
  • 道德教育
  • 张蓉, 杨春燕
    基础教育. 2014, 11(6): 95-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6.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东中西部中学生国际理解观的调查比较发现:东部地区学生的国际理解观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学生国际理解观的性别差异相似,女生的开放意识均强于男生,男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意识强于女生;东中西部地区中学生国际理解观的年级差异相似,初中生的国际理解观高于高中生;东中西部地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时间与其国际理解观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东中西部地区学生国际理解观的成熟度及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国需加强学校国际理解教育活动。
  • 刘争先
    基础教育. 2014, 11(6): 103-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6.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学校制度本身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任一形式的学校制度都在传递道德的态度和价值观。基于对C市T中学学校德育制度进行的诊断分析表明:由于学校中存在的管理主义思维、德性与规范的关系混同、单一的教育质量观以及德育工作定位不准等原因,当前中学普遍存在着德育制度的过密化、德育评价的去道德化、德育与教学的融合不够、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通过分析和理清问题的内在机理及其结构,提出优化和改进前述问题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