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EndNote)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基础教育》官方网站, 今天是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奖励与荣誉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6-06
全选
|
教育理论
Select
论负面教育
董吉贺
基础教育. 2014, 11(3): 5-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负面教育是指教育者以适当的方式,对儿童的不当行为进行限制,或进行否定、指责和纠正,以使儿童转变错误认识、消除不当行为。在儿童行为规范的教育中,负面教育是一种难以替代、不可或缺的手段。儿童是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负面教育在于让儿童少犯错误,并对既有错误或问题进行修正。事实上,负面教育会给儿童制造一种困境或逆境,让儿童陷入价值选择的冲突,使儿童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深刻的心理体验,生成和提高应对困境和逆境的能力。这正是负面教育的意义所在。负面教育的运用必须出于教育并为了教育,以尊重和关爱儿童为价值观,遵守适当性原则,并始终坚持审慎的态度。
Select
“表演”观照下的仪式教育——以中国古代释奠礼的表演性因素分析为例
孙丽丽, 屈博
基础教育. 2014, 11(3): 12-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表演”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之一,表演性是将仪式与教育连接在一起的枢纽。“表演”观照下的仪式教育进程以人的身体或自我意识为起点,在参与者与仪式中的偶像之间、仪式参与者之间、仪式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仪式参与者角色与自我之间等多重关系中展开。“表演”观照也意味着仪式教育进程在虚拟世界与日常经验的不断矛盾与融合中形成。“表演”观照下的仪式更多是一种加强仪式,通过模仿、原型提供等过程,形成作用于参与者身心的力量。
教育政策
Select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道、势、术的融合
朱丽
基础教育. 2014, 11(3): 23-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我国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势、术的内涵及其关系来分析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实现道、势、术的融合。
Select
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合理路径
严仲连
基础教育. 2014, 11(3): 29-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的选择需要考虑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选择具有操作性强、能平衡当下发展与未来发展、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路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理论路径有资本路径、制度路径、专业发展路径;现实中主要采用城乡交流、资源整合、政府主导与专家参与、发展非正规学前教育机构等路径。达到优化、合理的农村学前教育路径,需要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综合应用多种路径。
学校变革
Select
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
山子
基础教育. 2014, 11(3): 35-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基层学校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存在六大问题:(1)中小学教育科研即等于做课题研究;(2)“两张皮”现象;(3)与教育教学任务冲突、矛盾增大、增多;(4)课题获得不均衡现象突出;(5)支撑条件不到位,而多重机构及其指挥的“负面”作用显现;(6)“写科研”或“写研究”的问题。通过梳理,客观呈现基层学校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认识和看法;通过分析,则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早已存在于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开展起点上,并通过与宏观环境和科研体制的共振而将问题激发了出来。也可以说,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目标和定位上,就已存在了一定的错位。
Select
高中和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
娄元元
基础教育. 2014, 11(3): 45-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中与大学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当前高中和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联合培养的成效。为了使高中和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取得成效,在培养单位上,要以高中为主,依托大学资源,深化合作;在培养目标上,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普及化;在选拔方式上,科学选拔,选拔性识别和过程性识别相结合;在师资队伍上,加强创新型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招生制度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搭建人才衔接“立交桥”。
课程与教学
Select
学校剧的历史与价值
张礼永
基础教育. 2014, 11(3): 5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3.03.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学校剧除了对中国戏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以外,其实在教育上亦有独特的价值,但它的发展受制于社会传统,故而有点曲折,特别是在东方社会。在制度化教育以前,古希腊人已经注意到教育与戏剧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夸美纽斯将演剧带入了学校教育,并在课程上给它一定的地位;杜威则赋予了它更新的内涵,由此学校剧经历了从宗教手段之一到艺术教育最高级形式的转变;如今更发展为教育戏剧,用以辅助普通学科的教学。
Select
对传统文化教材内容体系的思考
刘 凌, 王立刚
基础教育. 2014, 11(3): 57-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材编写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关系密切。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写需要首先辨析取向与知识取向,并由此形成系统的、适合教材使用的知识体系,然后以教育内容和学生特点为基础,兼顾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完善教材内容设计和教材评价体系。这样,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写水平才能逐渐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为我国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Select
试论科学课程教材编写的基本条件——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视角
陈刚
基础教育. 2014, 11(3): 64-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人类信息加工系统具有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加工方式逻辑性及新信息序列加工等特征。教材的编写只有满足信息加工机制要求,才可能保证学生真正的学习,由此也确定了检验教材编写有效性的基本条件。
Select
“信息素养”概念再梳理
朱彩兰, 李艺
基础教育. 2014, 11(3): 72-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概念描述方式观察,对信息素养的表达先后有定义式、过程性、结构性等三种描述方式,分别以保罗?泽考斯基、Big6、桑新民的观点为典型代表,其间经历了关注外延到丰富内涵的转变,由侧重具有信息素养的结果到倾向培养信息素养的过程。从技术发展进程考察,可分为键盘交互、图形用户界面交互、网络应用普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教学纲要文件中的目标描述,鲜明地体现出当时的技术背景及认识水平。2003年“高中课标”是两种线索中典型认识的交集,是对信息素养认识过程的归纳和收束。
Select
原有陈述性知识和溯因推理对小学生科学假设形成的影响
许应华, 徐学福
基础教育. 2014, 11(3): 78-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原有陈述性知识和溯因推理能力在学生科学假设形成中的作用,用单摆作为研究工具对49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学生不能利用已有陈述性知识提出相应的科学假设。即使用探究方式对学生进行单摆运动原理的教学,学生具备摆长影响单摆运动周期的陈述性知识,部分学生仍不能提出摆长影响单摆运动速度的科学假设。研究表明,科学假设的形成是陈述性知识和溯因推理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培养学生的科学假设能力,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溯因推理技能。
Select
当代我国高效课堂改革进程的省域个案考察——来自陕西基础教育一线的报告
龙宝新
基础教育. 2014, 11(3): 83-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陕西中小学热衷高效课堂改革,分层次、分阶段推进之势迅速形成,高效课堂改革正成为许多学校发展的品牌目标。陕西地区高效课堂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努力创造“学生学堂”、彰显课堂生命、推进学习自助化、强化教学进程管理、适应学习的社会性要求。要推进陕西高效课堂改革持续发展,改革者必须处理好“模式化”与“去模式化”、“理论化”与“经验化”、“功利”与“事业”之间的矛盾,努力夯实课改改革的思想基础。
Select
课堂最佳学习状态的探讨
顾榕
基础教育. 2014, 11(3): 91-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正不断地为教学手段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从脑认知的角度探讨了放松性警觉,指出这是一种中高度挑战与低威胁相结合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最佳状态。本文重点讨论了教师所应采取的教学改革手段,包括:使用巴洛克音乐快速激发α脑电波,设计有效的课程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转换教学形式作为新异刺激,使学生跃过思维波谷,提高警觉度。相关的实验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这些都为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
Select
问诊课堂提问,提高教学的参与度——上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课堂质量观察报告
黄忠敬, 邵亚芳
基础教育. 2014, 11(3): 98-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上海市M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的课堂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套整合定性与定量方法的观察量表,以实地观察的方式对四所学校的16节课堂进行观察,在统计分析观察结果的基础上,从教师提问、课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归纳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Select
美国堪萨斯州小学成绩报告单及其启示
王小慧, 苏雪云
基础教育. 2014, 11(3): 108-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2232.2013.03.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堪萨斯州小学成绩报告单包括教师评估和标准化测验两个组成部分。在分析成绩报告单的基础上总结出堪萨斯州学业成就评估的特点即以课程标准作为评估内容、将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作为等级评分的依据、评估结果具有可比性以及对特殊儿童实施评估调整。最后为我国学业评估尤其是减负背景下的学业评估提供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